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.
:::
宣導 管理員2 - 資訊新知 | 2016-08-21 | 點閱數: 1952

做一個體貼的人,可以帶領你與你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,而這比任何的大學的學歷或是專業技能都重要” - Marian Wright Edelman


Edelman
是一位美國知名人權鬥士,她致力於為弱勢兒童發聲,並大力提倡對他人擁有同理心的重要性。人性最純粹的善良之一便是體貼他人。而體貼他人有各種形式;不論是說出讓別人聽了感覺更好的讚美,或是不計報酬付出都是體貼的一種。

馬里蘭大學專攻於藥學健康服務的博士候選人Abdulla M. Abdulhalim,同時也是 2012 年總統博士計畫人之一(每年只有七位入選)。他關注在有禮貌與同理心的重要性與對社會的助益。

簡單的定義來說,有禮貌也就是同理心的延伸。有禮貌其實就是做一個好人,這並不只是一種態度或表相的行為,也是對別人的同理心、對社群的善意甚至到對整個地球的健康。有禮貌是需要真正努力才做得到的事情,而同理心只是有禮貌的一部分而已

通常來說,做個有同理心的人幾乎是淺意識的行為,但我們其實可以主動地讓自己對周遭的事物更有同理心。有同理心有禮貌的人有那些跟別人不一樣的七個習慣呢?

1. 這些人訓練自己的同理心。

柏拉圖說”永遠要對正在努力面對某些事情的人仁慈”

心理出現了憐憫的感覺,與真正為需要幫助的人做些事情是不同的。體貼的人不只是同情心,而是主動選擇去用不同的角度看這世界的同理心。他們對別人的關懷讓他們與需要關懷的人有了連結,而他們也引此感到快樂。

Abdulhalim 說“我認為如果一個人只是表象的或是言語上的關懷別人,實際上卻沒有任何的行動,那其實是非常自私的。除非你願意牽起需要幫助的人的手,從他們的角度去看事情,不然你不可能真正了解別人的處境。

2. 他們笑容滿面

信不信由你,但是選擇做個常有笑容的人,不但對你自己的心情有很大的影響,同時也影響別人如何看待你這個人。 Abdulhalim指出,光是微笑,就牽動了 42個小肌肉,而皺眉頭卻不耗多少肌肉,也可見得選擇微笑有多少正向的影響力。

Abdulhalim建議人人都可以透過提醒自己來建立這樣的一個好習慣。“舉例來說,當你來我家時,你會看到我牆上貼者<禮貌即是力量>的標語,另外還有另一個標語提醒我自己對陌生人微笑,這標語也可以是提醒自己幫不認識的人開門、或是讓別人先進電梯等等。這樣的練習是非常重要的,單單是練習對鏡子微笑或是皺眉頭,你將感到很大的不同。你會清楚看到自己臉上表情的不同。”

3. 他們自然地感受到別人的需求

當你懷抱同理心,你會更關注別人的需求。即使只是簡單地問問別人今天過得如何,都有可能使這位受關懷的人心情好起來。

Abdulhalim 說“當你走進電梯,即使只有十秒的共乘時間,你會安靜地滑手機還是關心旁邊的那個人呢?只是簡單的問好,就已經是同理心。老實說,你真的想知道旁邊這個人今天過得如何嗎?他們過得好不好會對你生活有任何的影響嗎?尤其這個人只是一個陌生人,你真的關心嗎?事實上我們一點都不關心這個人過得如何。只是單單簡單的問候,讓這個人感到受重視,就已是同理心了。重點並不是他回答過得好或不好,而是問候背後的意義。”

4. 他們注重禮節

禮節就是對他人感覺的注重,如果你注重別人的感覺,你就有好的禮節,而不只是知道要用哪一個叉子吃東西”—禮儀專家

有禮貌並不是只是說請、謝謝、不客氣。有禮貌其實是對應關懷到別人的感覺而做出的行為。最簡單來說,用你希望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對待別人。守時即是尊重別人的時間;不打斷別人說話即是對自我控制的練習,練習自己聽的能力。

Abdulhalim說“不學會聽的能力,你就學不會同理心。你必須真正用心地去聽、去了解對方想說的資訊,甚至是把你聽到的話在心裡在重複一遍。如此一來,你才能用邏輯回應。透過聽、理解、以邏輯回應、同理心思考的過程,你才能作出具同理心的回應,而不是隨便的應答。”

5. 他們有時候把別人放在第一位

 “一個不關心自己的人也不會懂得關心別人” - David Seabury

無私對於一個體貼的人來說,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壞。有時候把別人的需求擺在自己的需求之前,的確會讓別人快樂,自己也得到一種滿足感;然而常態的如此”無私”將讓我們在必要的時候忘記了自己的需求與說”不”的必要性。

在幫助別人與無私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與關懷別人是同樣重要的,只有如此才不會陷入討好別人的陷阱中,更會因此減低自身的能量。 Abdulhalim強調”拒絕別人並不容易,但是從一些不應該答應的小事情上練習說不,將會讓未來在重要強況下拒絕別人比較容易一點。練習去分辨何時對別人伸出援手和何時關注於自身的需求非常重要。”

6. 就算他們不喜歡,他們依然保有耐心。

耐性並不是被動的特徵。保持耐心是非常困難的,尤其當我們在壓力高的情境之下。訓練自己的耐心背後其實有很關鍵的動力。 Abdulhalim說”我遇過許多很好的人可能覺得,當我花了95%的時間在等待上面,為什麼還需要要保持同理心。我同意這樣的想法,但是做個有同理心的人你並不會失去什麼。其實這端看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情,假設你對某個人以禮相待,他卻沒有同樣的回應你,你會怎麼做?何不利用這個機會展現給對方禮貌、耐心的重要性,藉此讓正向的影響力傳下去

7. 只有在特定情形下,他們選擇道歉。

有的人不斷的道歉,因為他們怕自己做的任何事或說的任何話都讓別人不高興;有的人即使無禮、麻木不仁卻從不道歉。就如同在關注別人的需求與自己需求中找到平衡點一般,道歉與否也需要找到一個平衡。

Abdulhalim說”說抱歉是個重要的課題,說抱歉代表你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。一個有同理心的人,只有在你的確認為自己犯了錯誤時才會道歉。當你不斷的道歉或是討好別人,到頭來你只是傷害了自己。一個只會討好別人的人其實也是個生產力低的人,因為他把時間都給了別人,即使自己沒空了也說好。”

 

原文在這裡:

http://www.huffingtonpost.com/2014/08/27/habits-of-considerate-people_n_571003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