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.
:::
宣導 管理員2 - 資訊新知 | 2025-03-04 | 點閱數: 95

發布日期 2025 年 03 月 03 日 22:07 |作者 台北 天文館 | 

首圖壯觀影像的主角是螺旋星系 NGC 2283 ,由韋伯望遠鏡近紅外相機( NIRCam )和中紅外成像光譜儀( MIRI )拍攝,令人驚訝的是韋伯只花 10 分鐘,就收集到這張照片的數據。

影像是由四張不同近紅外線濾鏡拍攝的照片合成,濾鏡能捕捉星系不同波長的光,讓我們看到閃閃發光的恆星,以及被年輕恆星加熱的氫氣雲,還有多環芳香烴( PAHs )分子光。這些 PAHs 是某種宇宙煙塵,常見於形成新恆星的區域,紅色、橙色和黃色表示不同粒子發光。有明顯繞射光芒的大顆亮星,是銀河系恆星,剛好位在我們與 NGC 2283 中間,位於照片視線範圍內。

NGC 2283 位於大犬座,距離地球約 4,500 萬光年,屬於棒旋星系,亦即中央有一條明顯棒狀結構,由鬆散螺旋臂環繞。這次拍攝是韋伯望遠鏡名為#3707 觀測計畫的一部分,致力研究恆星、氣體和塵埃間的關係。 NGC 2283 是這項計畫 55 個星系之一,這些星系都是距離我們相對較近,且都是巨大恆星形成的星系,故可清楚看到個別星團和氣體雲。這些星團和氣體雲勾勒出星系優美旋臂,由年輕恆星照亮的緻密氣團是恆星形成的證據,冷氫氣雲正在轉變成耀眼的新恆星。

有活躍形成恆星的星系,通常也會出現壯觀的超新星爆炸, 2023 年 1 月 28 日天文學在 NGC 2283 發現一顆名為 SN 2023AXU 的超新星,屬於 II 型超新星,這種超新星是質量至少太陽八倍的恆星,核心坍縮後劇烈爆炸形成。當恆星形成過程將氣體轉化為新恆星,超新星爆炸扮演宇宙物質循環的關鍵。當恆星爆炸,會把大量氣體拋向太空,影響範圍可達數百光年,並向星際介質釋放氧、鈉等元素,時間過去,這些物質最終會成為新恆星的一部分,讓宇宙星體不斷誕生、死亡、重生。

ESA – Webb visits a star-forming spiral

(本文由 台北天文館 授權轉載;首圖來源: ESA / Webb / NASA / CSA / A. Leroy )